为提升德州在省会经济圈战略地位 将积极参与济齐有轨电车等建设

2022-08-13 15:14:33       来源:金融界

眼下,济南周边的城市积极融入“省会经济圈”的步伐明显加快。

,德州发布了《德州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实质推进济德一体化发展,支持齐河县、禹城市、临邑县全面融入济南发展,打造纵深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提升德州在省会经济圈中的战略地位。”

德州的这则规划还提及,“加快打造齐河县区域绿色综合交通枢纽,积极参与济齐有轨电车、济南地铁7号线规划设计建设,协同推进济德绿色低碳交通一体化进程。”

从上述规划中可以看到,德州对与济南一体化发展态度积极。如今在山东,省会经济圈的发展显然正处于提速期。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在济南期印发的《济南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济南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中,均强调要加快推动省会经济圈(济南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以济南为中心,辐射带动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东营六市融合发展。

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区域一体化发展是一个大的方向和趋势,无论从世界各国还是国内城市群、经济圈的发展中,都可以看出这个趋势,区域的大城市之间、不同层次的城市之间,都在进行一体化的发展。一体化本身是一个相互赋能的过程,通过深化一体化的融入,相互都能够提升区域的效率。”

支持齐河、禹城、临邑

全面融入济南发展

对于省会经济圈的发展,董彦岭对经济导报记者分析说,有这么几个层面,一是省里的统一布局;二是中心城市的积极对待;“另外就是周边城市的响应,发展已经意识到重要;当然最终的层面,还是企业、居民在一体化中的行为选择。只有上下协同,政府和市场为主体联动,一体化才会成势。”

“当然,政府能做的,就是在一些交通、公共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的提供上,尽量能打通一些痛点和难点,解决要素流动中存在的一些‘梗阻’和问题。”董彦岭说。

“一体化”具体如何推进?德州正在“探路”。

在8月5日德州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德州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中鲜明提出,“纵深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战略”,也让济南与德州未来的融合发展之路更加清晰。

德州在规划中明确表示,发挥紧邻省会的综合服务优势,全面全方位加密与济南联系度,深度参与省会经济圈建设,加快推进齐州黄河大桥、济南绕城高速二环线西环和北环德州段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与济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融合发展,加强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

德州还强调,实质推进济德一体化发展,支持齐河县、禹城市、临邑县全面融入济南发展,打造纵深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提升德州在省会经济圈中的战略地位。

从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来看,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上述规划在明确各县(市)功能定位时,也透露出了三个县(市)融入济南发展的大致方向和思路。

比如,禹城市——建设济南北部重要协作区、高端制造业新城、徒骇河生态文化名城、区域流通枢纽城市,聚力打造双向融入先行区、大禹文化生态城和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

齐河县——充分借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与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战略,积极发展以生态宜居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产业,建设现代化新型工业强县、绿色优质高效农业大县、享誉全国文旅名县,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城市、省会经济圈休闲旅游目的地、济南市“卫星城”、生态康养名城。

临邑县——深度融入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建设,打造全国智慧农业示范区、京津冀协同发展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山东省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临邑)示范区、济德一体化发展排头兵,主动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积极参与济齐有轨电车、

济南地铁7号线规划设计建设

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齐河是济南和德州融合发展的重要体现。作为济南的邻,齐河与济南关系一直很紧密。

“齐河事实上和济南的融合度比较高了。在规划里明确鼓励它融入到济南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德州的发展一定会带来一些好处的。”董彦岭对经济导报记者说。

交通一体化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一步。《德州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中还提出,加快打造齐河县区域绿色综合交通枢纽,积极参与济齐有轨电车、济南地铁7号线规划设计建设,协同推进济德绿色低碳交通一体化进程。

年来,“有轨电车”在济南各种规划中被频频提到。济南目前正在规划建设通往济阳的有轨电车项目。

而德州提到的“济齐有轨电车”项目,此前也受到一定关注。就在今年1月,有网友在网上留言询问“济南齐河有轨电车的进展情况”,齐河县交通运输局在今年2月9日回复称,“齐河县有轨电车项目目前正在做前期研究和线网规划,具体进展情况将适时向社会公开。”

推动有轨电车项目,无疑也有利于齐河和济南的融合发展。

“交通是一种可见的一体化的措施。一个城市网络,必然是通过快捷交通来连接的。便捷的交通联系,可以更好地沟通人、财、物,更好地实现一体化的发展。”董彦岭对经济导报记者说。

除了济齐有轨电车,上述规划还提到,“积极参与济南地铁7号线规划设计建设”。从起步区到汉峪片区的7号线,是济南一条较为重要的地铁线路。

经济导报记者查阅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度第二期超短期融资券募集说明书显示,《济南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2020-2025年)》于2020年10月9日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该建设规划共6条线路,其中包括7号线一期工程。

7号线一期工程,起自凤凰南路站,终于济北站。线路全长30.0公里,估算投资约240.22亿元,项目建设工期为6年。

目前济南规划的只是地铁7号线一期,未来二期工程是否会继续延伸至齐河境内,比较受到大家的关注。

省会经济圈未来轨道上的“跨市”连接显然还有着较大的想象空间。

推动省会经济圈市市通高铁,

向“直连直通”转变

除了德州,济南与淄博、泰安等地的融合也十分明显。

比如,济南经十路将通过改扩建向东延长至淄博。经十路东延工程起自济南章丘区与淄博周村区交界处,终点为G309与胡山大街交叉处,路线全长11.527公里。未来,经十路淄博段拓宽改造后,济南、淄博两地的关系也将越来越紧密。

与此同时,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8月10日的消息显示,日前,省道103旅游公路推进速度加快,计划在年底前建成通车。

省道103旅游公路路线起于济南绕城高速市中区红符路口南侧,向南沿老路改建,经仲宫街道、跨越玉符河与省道317交叉,经门牙景区、柳埠街道、济泰高速柳埠东出入口、窝铺村,终点位于省道103济南泰安界,项目路线总长29公里左右。省道103旅游公路建成后,将助力济南与泰安的互联互通。

此外,为省会经济圈发展格局带来新机遇的还有高铁的建设。在山东,济南是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但济南至聊城、滨州、东营迄今没有高铁。

随着京沪高铁二线的推进,滨州、东营都将联入全国高铁网。济南到郑州的高铁也在修建,这条线路将让聊城结束不通高铁的历史。伴随着这些高铁网络的建设,将让省会经济圈的交通实现质的飞跃。

济南已经就省会经济圈的互联互通勾勒出基本框架,重视程度不断在加码。

日前,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处发布的《济南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解读中指出,推进省会经济圈互联互通,构建省会经济圈“1+6”城市高铁、高速双高通道,提高济南与淄博、泰安、聊城、滨州、德州、东营等6地市联系水。加快推进济郑、济滨、济莱、黄台等高铁项目,谋划研究济南至淄博等城际铁路,推动实现省会经济圈市市通高铁,由“互联互通”向“直连直通”转变。

“相互之间都是能够赋能的,

这就成为一个活跃区域”

“区域一体化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交通设施,再就是发展政策的一体化,这样可以促进人、财、物的流动。”董彦岭对经济导报记者说,对于人、财、物的流动,“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总是会流向更高效配置的地方,从而提高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水,各个城市都会受益。”

值得一提的是,济南和淄博在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同时,还在加快科创大走廊先行区建设。

今年5月,《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动济淄同城化科创大走廊先行区建设的意见》发布,科创大走廊先行区范围包括淄博经济开发区、淄川经济开发区、文昌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周村区王村镇和淄川区岭子镇。

该《意见》明确到2025年,科创大走廊先行区全面融入省会经济圈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济淄同城化初见成效;到2035年,济淄同城化效应明显,率先成为省会经济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样板和标杆。

“为什么现在这几个城市都要对接济南?因为济南是省会经济圈的中心城市,对接了济南,就可以更便利地去对接区域内的其他城市。”董彦岭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说,“区域内的城市如果不和中心城市建立联系,它的好多功能就会相对来说比较小一些。济南属于高能级的城市,互补会更强,通过这种辐射式的联系,可以形成更好的城市分工。”

“一体化”能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一个区域的发展,长三角地区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董彦岭看来,“与其说上海周边的城市都受上海的辐射,不如说,周边城市都能和上海形成一个有效的协作,把上海的资源和要素的优势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出来,相互之间都是能够赋能的。这就成为一个活跃区域。”

董彦岭还提到,“过去,大家可能对一体化有一些错误的认识,发展相对弱一点的城市可能会想,‘我如果参与到一体化里面,是不是我会被边缘化?’实际上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如果出现了一些问题,那你没有一体化的这种措施,会更被边缘化,在区域里面的价值会更弱。”

“从发展来说,一体化本身并不会损害相对弱势的一些区域,有时候反而可以把他们的一些资源、劳动力的优势发挥出来。一体化整体是一个好事。”董彦岭说。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0036824号-21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