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证券时报记者 王一鸣
截至6月8日,据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统计,今年以来科创板申报企业撤否项目数量已达31家,其中有2家上会被否,3家在证监会注册环节选择撤回材料导致终止注册,剩余26家则是在上交所审核问询阶段主动撤回。
这一数据,已快赶上去年科创板申报企业IPO终止总数。上交所在去年一份《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动态》中总结:去年全年科创板IPO终止家数共有40家,从终止阶段来看,有33家在上交所审核问询阶段撤回,有7家在证监会注册环节终止。终止项目中有9家涉及现场督导、3家涉及现场检查。
从过会情况来看,今年的科创板过会率亦处于相对低位。据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初步梳理,今年以来(截至6月8日)共有24家公司发布过上会时间安排,其中有2家上会被否,3家因撤单或尚有相关事项需要核查而取消审核,2家在暂缓表决后主动撤单,剩余17家企业审核通过,实际通过率约70.83%,这低于两市主板、创业板和北交所今年以来八成以上的审核通过率;也低于科创板自2019年开板以来,过往各年约九成的过会率。
对于今年科创板撤否单数量增多的原因,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分析称,这其中存在各方面因素,包括定位要求更严、年报更新后有企业业绩不及预期,还有不少情况是中介机构对发行人财务核查、科创属性论证、公司治理及合规运营等基础问题的尽职调查工作不够充分,对在审项目新增重大事项的报告不及时等造成的。
短期内科创板较高的撤单情况亦受到监管部门关注。今年5月,上交所向会员单位下发了关于2023年一季度上交所会员管理情况的通报,其中重点关注了IPO中“一督就撤”等情况。例如,科创板上市保荐业务方面,因会员在科创板上市保荐项目现场督导前撤销保荐、保荐代表人对信息披露核查验证不充分、未及时向上交所报告并督促发行人披露重大事项等情形,上交所采取发送监管工作函措施4次,书面警示1次。
在之后下发的《上交所发行上市审核动态》(2023年第2期)中,上交所也指出科创板IPO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包括:部分保荐人的内部尽职调查制度制定时间较早,未结合科创板上市标准和科创属性要求进行修订完善,也未按照新修订的《保荐人尽职调查工作准则》和《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工作底稿指引》及时更新内部相应制度;部分保荐人的项目组未严格有效执行内部尽职调查指引和底稿编制指引,质控部门也未督促不同项目组执行统一的尽调标准和程序。
该审核动态显示,2023年1~4月,上交所针对1家科创板申报项目中发行人信息披露不规范、保荐人履职不到位的情况,出具监管警示2次,涉及1家发行人和2名保荐代表人。针对4家科创板申报项目中发行人信息披露质量问题、保荐人执业质量问题,出具监管工作函5份,涉及1家发行人和3家保荐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2年12月,中证协曾发布《证券公司投行业务质量评价办法(试行)》,该办法以业务项目执行和专业操守执行为评价基础,建立投行业务执业质量评价体系,将资本市场“看门人机制”的执行责任落实到具体业务,将保障执业质量的三道防线责任明确到人,促进形成保荐承销机构和从业人员执业质量和专业声誉的市场化约束机制。其中,执业质量评价主要反映首发等申报质量情况,包括项目撤否情况、处罚处分及负面行为记录等。
有接近监管的人士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指出,全面注册制背景下,执业质量将是投行等中介机构竞争的立身之本。中介机构应注意总结梳理过往项目经验,切实做好尽职调查工作,充分发挥内核及质控部门的及时跟进和把关作用,摒弃“带病申报”的侥幸心理,对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有效性切实负责。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外生活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0036824号-21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